弘扬传统文化 ,破除迷信宿命

倡导科学起名 ,促进社会和谐

当前位置:取名网姓氏名人

赵匡胤所拥有的三个皇帝“老师”

发布时间:2021年07月日 14:01:54作者:取名网

赵匡胤的三个皇帝“老师”

赵匡胤画像

赵匡胤未发迹之前有两个非常有意思的故事。

其一是说契丹灭晋时,赵匡胤的母亲杜氏用扁担挑着赵匡胤、赵匡义(光义)两兄弟逃难,迎面走来了陈抟道士,一见母子三人,便念道:莫道当今无天子,都将天子上担挑。后来,赵氏兄弟先后当了皇帝,应验了老道的预言。事见《绘像列仙传》

其二是说赵匡胤夜宿古庙,闲来无事用杯筊“占己之名位”,从“小校”一直到“节度使”,得到的都是否定的回答,心说:“莫非让我当天子?”结果得到了肯定的答复。事见《石林燕语》。

这两个故事当然是“一眼假”的帝王神话了,尤其是第一个,契丹灭晋发生在947年,是年赵匡义8岁,赵匡胤已经20岁了,怎么可能让母亲挑着走?

不过,在我看来,这两个故事却真实反映了五代的两个特点:世道乱,“皇帝”多。在五十年的时间内,称帝的、称王的、独立及半独立的节度使的数量不下五十个,华夏大地简直就是个“蛊盆”:“毒虫”们互相撕咬,人民流离失所。担挑二子的杜氏不正是乱世离人的缩影吗?

赵匡胤能从这些大大小小的军阀中脱颖而出,结束乱局,势必要总结和吸取同行前辈们的教训。其中,刘承佑、郭威、郭荣这三个人对他的影响最大。


赵匡胤的三个皇帝“老师”

刘承佑剧照


一、刘承佑:做人留一线

948年,21岁的赵匡胤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投奔于后汉枢密使郭威麾下。此时的皇帝是17岁的刘承佑。

现实中的刘承佑可不是评书“火烧观花楼”中的“失足妇女之友”。实际上,他是一个非常苦逼的傀儡皇帝。继位之初,朝中大权掌握在托孤大臣史宏肇、郭威等人手中,他只能处处小心,步步谨慎。河中节度使李守贞造反,他请郭威平叛:“吾欲烦公可乎”完全不像君主对臣下的口吻,更像职场小白求助于老前辈。李守贞兵败自焚后,刘承佑赐郭威玉带,郭威辞谢不受,表示功劳是大家的,我不能独吞,“臣幸得率行伍,假汉威灵以破贼者,岂特臣之功,皆将相之贤,有以安朝廷,抚内外,而馈饷以时,故臣得以专事征伐。”刘承佑无奈,只好给史宏肇等人每人一条玉带,接着,郭威又为他们讨官,刘承佑也一一照办。由是滥赏遍于天下

三年后,他自感羽翼丰满,便开始了夺权行动。

首先要肃清朝堂,在一次上朝时,发动兵变杀死了史宏肇、苏逢吉、杨邠三人,并族灭其家。接着,要翦除手握重兵的武将。当时,枢密使郭威驻守邺都,侍卫步军都指挥使王殷驻守澶州。刘承佑就密令两地的地方官郭崇和李洪义分别暗杀两人。郭、李二人跟郭威在后唐时就认识了,跟刘承佑才几年?于是就向郭威告密。无奈之下,郭威只好集合军队,上开封找“王八蛋皇帝”刘承佑讨说法去。


赵匡胤的三个皇帝“老师”



此时的郭威未必有造反的想法,起码,他的家眷还留在开封当人质呢。于是,郭威托人给刘承佑带个话,只要把挑事的小人李业等人交出来,我们君臣就各自找台阶下。然而,刘承佑却认为郭威反状已白,乃悉诛威家属于京师

妥了,把郭威由“上访”彻底逼成“报复社会”了。刘承佑怎么可能是郭威的对手?很快,开封就被攻破,刘承佑也死在乱军之中。刘承佑不给郭威留活路,也断了自己的活路。

赵匡胤即位之初,也面临着相似的困境:部下军权炽盛,严重危害到了皇权。李筠、李重进的叛乱虽然很快就平定了,而同样手握兵权的石守信、王审琦等人难免不是下一颗定时炸弹。

962年,在那场著名的酒会上,赵匡胤和他的老战友们做了一番推心置腹的交流。

他坦言,当皇帝不容易啊,吾今终夕未尝敢安枕而卧也。现在的大环境就是手下军士拥立皇帝,李嗣源、郭威和我,不都这样上台的么。汝曹虽无心,其如汝麾下之人欲富贵者何?一旦以黄袍加汝之身,汝虽欲不为,不可得也。最后,他提出了解决方案:“赎买”。你们说白了不就想要财务自由嘛,汝曹何不释去兵权,择便好田宅市之,为子孙立永久之业;多置歌儿舞女,日饮酒相欢,以终其天年。君臣之间,两无猜嫌,上下相安,不亦善乎。于是,在一片祥和的气氛中,赵匡胤兵不血刃地收回了兵权。

赵匡胤的三个皇帝“老师”


二、郭威:经典翻拍

950年,郭威打下开封,面临“刘承佑死后怎么办”的问题。《旧五代史》说郭威准备拥立另一个刘家人,而《新五代史》则认定他准备自己来干,只是汉大臣不即推尊之,故未敢即立。其实,不论郭威有没有这个野心,整个郭家军都没有退路了,毕竟是弑君大罪,若刘氏复立,则无种矣

但是,他面前有两大难题,一是朝中大臣不支持,毕竟郭威没有掌控所有军队。二是刘承佑的两个叔叔河东节度使刘崇、泰宁军节度使慕容彦超(刘知远、刘崇同母异父弟弟)时刻准备反攻。因此他只能施行缓兵之计,以太后李氏的名义拥立刘知远养子、刘崇亲子刘赟为皇帝,一来堵了后汉大臣之口,二来打消了刘崇的顾虑。凑巧的是,镇州、定州发来契丹入侵的报告,李太后便命郭威北上抗敌。

大军到了澶州后,军士们大噪趋驿,如墙而进,帝(郭威)闭门拒之。有几个演技浮夸的军士登墙越屋而入,请帝(郭威)为天子。乱军山积,登阶匝陛,扶抱拥迫,或有裂黄旗以被帝体,以代赭袍,山呼震地。郭威一看,不能驳了大伙的面子啊,就扔下契丹,立刻回师开封,经过一系列权臣篡位的仪式,当了大周皇帝。


赵匡胤的三个皇帝“老师”



这里有两个非常诡异的地方,一是开封收到契丹入侵的边报是十一月廿七日,腊月十六日郭威到达澶州,二十日发生兵变,郭威为啥驻留四天?是在彩排吗?二是郭威回师开封后,入侵的契丹军队也离奇失踪了。笔者对照了《辽史·世宗本纪》,发现这一年十月契丹皇帝耶律阮(世宗)发动过一次南侵,十一月的时候早撤走了,所以读者可以细品一下。

当时赵匡胤只是个下级军官,只能充当氛围组,但也把这出戏全部学会了。960年正月,又是镇州、定州发来边报:契丹带着北汉入侵了。赵匡胤领兵抵达陈桥驿,将士皆擐甲执兵仗,集于驿门,欢噪突入驿中。太祖(赵匡胤)尚未起,太宗(赵光义)……入白太祖,太祖惊起,出视之。诸将露刃罗立于庭,曰:“诸军无主,愿奉太尉为天子。”太祖未及答,或以黄袍加太祖之身,众皆拜于庭下,大呼称万岁,声闻数里。——这剧情是不是惊人地相似?

同样诡异的就是契丹侵略军也消失了。对照《辽史·穆宗本纪》,前一年(959年)的腊月,契丹发生了耶律敌烈之乱,自顾不暇了,哪还有闲心侵略南朝?


赵匡胤的三个皇帝“老师”



不过,两者的剧本不能说完全一样。比如服化道就进步不少,郭威披的是黄旗,而赵匡胤已经提前准备了黄袍。此外,对于“原著”中的精华予以保留,比如善待前朝宗室,郭威就认后汉李太后(刘承佑之母)为母——你死了一个儿子,现在还你个大儿子(郭威比李氏还大八岁)。对其中的糟粕坚决去除,郭威打进开封时,就有“夯市”(纵兵劫掠)的污点。赵匡胤在披上黄袍时便和部下约法三章:主上及太后……公卿大臣……汝曹今毋得辄加不逞。……汝曹今毋得夯市及犯府库,事定之日当厚赉汝。


三、郭荣:国赖长君

976年,50岁的赵匡胤去世,个人认为,赵光义下黑手的可能性非常大,不过,他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夺权,只是提前接班而已。因为,赵光义本来就是赵匡胤的接班人。我这么说是有根据的,赵匡胤从来没有立过太子,终太祖一朝,封王的宗室只有三弟赵光义(晋王),四弟赵光美(廷美)、儿子赵德昭、赵德芳都是太宗朝时封的王爵,显然,赵光义的地位高于众宗室。

那为啥赵匡胤舍子而立弟呢?我想,主要原因还是后周的灭亡给他的教训吧,毕竟,没有人比他更懂大周是怎么变成大宋的了——正由柴(郭)氏使幼儿主天下耳(杜太后语)

赵匡胤的三个皇帝“老师”

杜太后,赵匡胤三兄弟之母,传说为金匮之盟的发起人。

954年,郭威去世,传位于郭荣。这在中国历史上是非常罕见的,因为郭荣和郭威一点血缘关系都没有,他本姓柴,是郭威原配柴氏的侄子,后来被收为养子。

一般认为,郭威传位养子是因为两个亲儿子都被刘承佑杀了,只有郭荣一个选项了,但是,仔细想想似乎有点不对,如果看重血缘的话,还有两个更合适的人选——外甥李重进、女婿张永德(他的儿子可是郭威亲外孙)。显然郭威更看重能力。回头再看看他的两个亲儿子——春哥、意哥,一听名字就知道这是小名,显然俩人还没成年呢,怎么压得住场呢?所以,即便他二人还活着,郭威依旧会传位给郭荣,因为他明白自己虽然名为皇帝,本质上还是个割据军阀,生存是首要的,至于宗法制度一类的上层建筑还是缓一缓吧。

然而,郭荣就没有他爹那么豁达了。959年,郭荣在北伐途中染病,匆忙回京,传位于6岁的儿子郭宗训,他是五代历史上年纪最小的皇帝,转过年来,赵匡胤一披上黄袍,后周就“黄”了。其实,郭荣本来可以避免后周的灭亡,因为他有两个更好的接班人——表弟李重进和妹夫张永德,但他俩也是自己曾经的竞争对手,还是心怀芥蒂的。

再看看赵匡胤,他篡位那年(960年)在世的两个儿子赵德昭9岁,赵德芳1岁,如果赵匡胤也和郭荣一样来个英年早逝,那五代就变六代,大宋就成后宋了。赵匡胤作为一个负责任的政治家,选择兄终弟及的方式传位是非常明智的。


赵匡胤的三个皇帝“老师”

赵光义剧照


话说回来,赵光义——弑兄夺权的嫌疑犯、逼死弟侄的人渣、《熙陵幸小周后图》中的变态男主、高粱河畔的驴车司机、党项独立的前台推手——是否是个合格的接班人呢?我觉得,评价政治人物首先剔除私德,而应该关注其社会贡献。其次,很多人认为赵光义不行,主要是不自觉地拿他和前两个皇帝郭荣、赵匡胤作比较,然而,他俩在中国皇帝中起码是top20的角色,有点欺负赵光义了。

总体而言,我认为赵光义算是个合格的接班人,在他任内,完成了两大KPI,其一是基本完成了华夏的统一(除燕云十六州外),结束了五代乱局(漳泉纳土、吴越献地、北汉乞降),其二将国家工作重心由军事战争转移到了经济文化建设上(扩科举、削弱节度使权力等)。就冲这一点,赵匡胤死也瞑目了吧。

今天的分享就到此为止啦~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

  • 唐代医药学家:“药王”孙思邈…唐代医药学家:“药王”孙思邈…
    姓氏名人描述姓氏名人描述姓氏名人描述姓氏名人描述姓氏名人描述姓氏名人描述姓氏名人描述姓氏名人描述姓氏名人描述姓氏名人描述姓氏名人描述姓氏名人描述姓氏名人描述姓氏名人描述姓氏名人描述
  • 我也想成为他这样的人——钱学森…我也想成为他这样的人——钱学森…
    姓氏名人描述姓氏名人描述姓氏名人描述姓氏名人描述姓氏名人描述姓氏名人描述姓氏名人描述姓氏名人描述姓氏名人描述姓氏名人描述姓氏名人描述姓氏名人描述姓氏名人描述姓氏名人描述姓氏名人描述
  • 你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孔子你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孔子
    姓氏名人描述姓氏名人描述姓氏名人描述姓氏名人描述姓氏名人描述姓氏名人描述姓氏名人描述姓氏名人描述姓氏名人描述姓氏名人描述姓氏名人描述姓氏名人描述姓氏名人描述姓氏名人描述姓氏名人描述
微信:chenkedkk
15727980106